預估價格
TWD 1,800,000-2,800,000
HKD 425,000-660,000
USD 54,700-85,000
CNY 396,000-615,000
成交價格
簽名備註
釋文:對岸有青山,獨釣愛奇絕。得句懶歸來,擬欲待明月。
款識:乙酉秋日,借居成都昭覺寺,展文徵仲真跡,擬似涵雲仁兄方家正之。大千張爰試亦政堂隃糜,大風堂自製麻紙。
鈐印:張爰(朱文)、張大千(白文)、大風堂(朱文)
來源
中國嘉德,香港,2019年3月30日,拍品編號62
現藏家得自上述來源
款識:乙酉秋日,借居成都昭覺寺,展文徵仲真跡,擬似涵雲仁兄方家正之。大千張爰試亦政堂隃糜,大風堂自製麻紙。
鈐印:張爰(朱文)、張大千(白文)、大風堂(朱文)
來源
中國嘉德,香港,2019年3月30日,拍品編號62
現藏家得自上述來源
+ 概述
1945年張大千寓居成都昭覺寺,本件《泛舟圖》即作於此時。昭覺寺自唐即為古梵名剎,張大千曾租借昭覺寺大雄寶殿的左側廂房作為畫室,現藏於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的張大千巨幅〈大墨荷通屏〉亦於同年在此繪製。
據本作《泛舟圖》題款可知,張大千在昭覺寺閱覽了文徵明真跡。文徵明為明中期蘇州文人領袖,畫風細潤秀雅;其子文嘉、文彭亦在畫壇各領風騷;其曾孫文震亨為晚明重要鑑賞家。文震亨之子文果,法名釋超揆,曾任成都昭覺寺住持。或許以是之故,文徵明作品得以留傳於昭覺寺。張大千精於古畫鑑定,而文氏真跡自明中期已實為珍稀,由此不難想像張大千在寺中親炙文徵明作品時的快意。
張大千於1949年離開故土,本件《泛舟圖》為大陸時期的創作,展現張大千對於繪畫在技術與知識面的多重嫻熟。畫中水面萬里遼闊,一位文士乘舟向岸垂釣,悠然自得於天地之間。淺絳山水的樣貌與變化形態的苔點運用,具有文徵明一系風格;然觀石頭的小斧劈皴則屬南宋李唐系統;與此同時,引人矚目的遠山論勾勒線條又屬清初漸江孤迥冷逸之調。張大千甚愛清初四僧之作,本件拍品的題畫詩即來自石濤之句。
本件由題款可知作品使用的文墨甚為考究,紙材為大風堂特製紙,可見張大千繪製本作時十足用心,輔以作品背後的時空脈絡與其攜帶的畫史訊息,本作實富涵多重層面的收藏深度。
據本作《泛舟圖》題款可知,張大千在昭覺寺閱覽了文徵明真跡。文徵明為明中期蘇州文人領袖,畫風細潤秀雅;其子文嘉、文彭亦在畫壇各領風騷;其曾孫文震亨為晚明重要鑑賞家。文震亨之子文果,法名釋超揆,曾任成都昭覺寺住持。或許以是之故,文徵明作品得以留傳於昭覺寺。張大千精於古畫鑑定,而文氏真跡自明中期已實為珍稀,由此不難想像張大千在寺中親炙文徵明作品時的快意。
張大千於1949年離開故土,本件《泛舟圖》為大陸時期的創作,展現張大千對於繪畫在技術與知識面的多重嫻熟。畫中水面萬里遼闊,一位文士乘舟向岸垂釣,悠然自得於天地之間。淺絳山水的樣貌與變化形態的苔點運用,具有文徵明一系風格;然觀石頭的小斧劈皴則屬南宋李唐系統;與此同時,引人矚目的遠山論勾勒線條又屬清初漸江孤迥冷逸之調。張大千甚愛清初四僧之作,本件拍品的題畫詩即來自石濤之句。
本件由題款可知作品使用的文墨甚為考究,紙材為大風堂特製紙,可見張大千繪製本作時十足用心,輔以作品背後的時空脈絡與其攜帶的畫史訊息,本作實富涵多重層面的收藏深度。
相關資訊
翰墨丹青—書畫及古文物專場
羅芙奧台北2025春季拍賣會
2025/05/31 (六) 下午3:00